
中國團購網抄襲瘋狂 未來前景是否光明存疑
中國團購網抄襲瘋狂 未來前景是否光明存疑
中國團購網的瘋狂抄襲
電腦報記者 熊雯琳
石頭每天都在網上關注團購網上的低折扣產品,作為消費者,她的狀況有點瘋狂。比她更瘋狂的,是國內的一批團購網創業者。
美團、F團、團寶、拉手、24券、滿座、窩窩……“現在國內有120多家團購網站,有很多幾乎是一夜之間冒出來的。”團購導航網站捏團網創始人郭海曉在接受電腦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創業者的瘋狂,是因為美國的團購網Groupon。4月19日,俄羅斯投資公司DST旗下財團向Groupon投資1.35億美元,使Groupon的估值達到創紀錄的13.5億美元。
Groupon有什么特別的呢? Groupon模式是每天只賣一樣產品(或服務),以每日更新、貨物價格低廉的模式,吸引一定數量以上的購買者,然后收取供貨商50%的交易提成作為回報。如果不到最低團購人數就取消交易,消費者每天只有打開網頁或郵箱,才會知道今天在自己城市里有什么驚喜等待:美食、健身、SPA、洗牙……
這一模式的另一優勢,是網站無需因為消費者購買的各種產品耗費大量庫存成本,而是以服務為主,是一個典型的輕資產公司。目前,Groupon每天可以聚集超過5000個購買者,《紐約時報》稱Groupon是史上最瘋狂的互聯網公司,稱其2010年營收預計為3.5億美元。
如是風光自然引來眾多模仿者,一夜之間,120多家難以區分,甚至照搬Groupon頁面設計與名字的中國團購網站因此突然冒出。
瘋狂的團購
石頭今年3月中旬開始接觸團購網,起初是有人在校友群里吼了一嗓子,說有個團購網站在賣海底撈火鍋100元的現金券,只要2.4元——海底撈是北京一家非常有名的火鍋店,以好吃好服務著稱,但價格不菲,人均消費50元以上,100元現金券足夠她和老公兩人“腐敗”一頓了。簡單的注冊和購買,石頭只花了不到5分鐘,最后把優惠代碼下載到手機上。
第二天下班后,石頭拉著老公去了海底撈,點了滿滿一桌子菜除去消費券只加了4元錢。加上之前在網上已經付款的2.4元,這一趟大餐總共花費6.4元。自此,興奮的石頭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關注打折團購信息。當然,也不是每天團購的項目她都感興趣,但讓她感覺有意思的是,商家每天只提供一款產品,折扣都很低,基本上是吃喝玩樂型項目。
漸漸的,她發現了各種各樣不同的網站,不過頁面都驚人的相似。美團、F團、團寶、24券、滿座、拉手、窩窩……石頭的團購也近乎瘋狂,4元的咖啡玉米零食、8元的兔肉火鍋、15元的兩斤烤鯰魚、109元的雙人日式大餐、150元的瑜伽健身卡……石頭覺得自己成了名副其實的購物狂了。不過,仔細想想,加起來也沒有花太多錢,石頭覺得這就是“團購網”的魅力。之后,又出現了專為團購網做鏈接導航的網站,如“網購之家”、“捏團網”等,把所有團購網都聚集在一起。
“最近又突然多了好多團購網站,幾乎是一夜之間。”細心的石頭發現,這些網站也相當參差不齊,“現在不能看到商品就買了,有些商品根本無法提供售后反饋,自己很是吃虧。”比如有次她購買了兩張16元體驗SPA的券,可商家在SPA過程中一直不斷向她和朋友推銷辦卡,SPA的流程也沒有按照網站上宣稱的來走。
因團購網不爽的還有北航大學生小王。4月底,小王在“折學系”網站上團購了兩款0元產品(其中一個是上線禮物,另外一個是優惠券),商家宣稱4月30日揭曉謎底并發禮物快遞,但至今仍無音訊。網站也處于停滯更新階段。“盡管不需要付錢,但還是覺得上當了。”還有一次,某網站團購星巴克咖啡券,網友們剛要拍下,網站就宣布停止活動。
“有好多小網站幾乎是一夜之間就冒出來,團購活動貌似力度很大,但是卻不靠譜,也有好多在一夜之間就消失了。”買的東西多了,石頭也有了經驗,“有些網站會弄一些不值錢的優惠券和桌游吧代金券掛在上面好幾天。用戶的投訴也得不到很好的解決。”
瘋狂的抄襲
國內團購網站風潮背后,不得不提到一個人物——王興。
王興的名字,和他的創業經歷一樣讓人熟知,校內網、海內網及飯否網都是他的創業項目。在國外SNS、Twitter等產品興起時,他第一批將這些產品形態引入中國,今年3月,他攜團購網站“美團”高調出現在國內網民視野。
“Groupon極大刺激了我的消費。你不覺得它很有趣嗎?”王興告訴《電腦報》。他將美團網定位于22至45歲間,有網絡購買和網絡支付習慣、對價格敏感但愿意追求生活品質的人群。
美團頁面繼承了Groupon的簡約風格,一頁內涵蓋了當天團購商品所有重要信息,以及從外部站點鏈接過來的第三方評論。團購價格通常在正常價格的5折以下,有支付寶和網上銀行兩種方式選擇,購買后以手機短信或者在線打印的方式獲取消費憑證。
Groupon的成功來自于清晰的盈利模式和簡單愉悅的購物體驗,這也是美團能夠快速復制的原因之一。然而,低門檻也讓眾多跟風者在瞬間涌入,美團以外,F團、團寶網、24券、滿座網、拉手網等團購網站也集中在3月上線。他們的頁面非常相似,你只能通過網站名字、頁面顏色和當日產品來區分它們。
截至目前,F團已經吸引了4萬多名購買者,而團寶網購買了Groupon.cn和Groupon.com.cn的域名,其服務已經覆蓋了30個一線城市,鋪網速度無人能及。不僅如此,不少大學生也將團購網站作為創業項目,他們的理由是,創業成本低。
“沒有幾千萬啟動資金就不要碰團購項目。 ” 團寶網發言人馮德樟認為,目前團購網站行業的競爭相當激烈,如果沒有這個資金量級遲早要為別人做嫁衣。”F團CEO林寧也表示贊同,“我們為團購項目融資150萬美元,團購是一個拼耐力的項目,沒有大家想象中那么簡單。”
王興卻持有不同意見,美團網的啟動資金是100萬元,目前王興也并不急著找投資,“首批的錢足夠我們用,這個東西的啟動不需要那么多資金。”
大佬們的啟動資金都在百萬級別,但還是有眾多的個人創業者涌入。5月4日記者找到阿寶時,他正帶領他的小團隊在做團購網站的項目,“初期啟動資金很少,網站也是找朋友幫忙做的,沒花太多錢。”
阿寶給記者提供了一份團購網成本清單:網站初期投入7000元,程序維護3300元一年,網絡空間租賃費用3200元一年,支付寶6萬元流水包年套餐600元,網銀在線包年套餐460元,注冊用戶郵件群發營銷200元一年,發送確認短信9分錢一條。在阿寶看來,這類團購網站最大的競爭力是在產品和服務上,“技術和網站層面的東西沒有任何問題,但關鍵是線下談判能力的競爭。”
阿寶的團購網站項目即將在五月上線,此時國內已有120多家團購網,并且幾乎每天都有不同名字的團購網出現, 如此多的競爭者,阿寶們還有機會嗎?“現在的團購網站還是存在很多問題,大家都在抄襲和模仿,這才有我們生存的空間。”阿寶對自己還是很有信心。
團購網的不光明未來
不僅是國內,Groupon全球范圍的抄襲者也不少。今年3月底,美國已經有山寨Groupon66家。全球范圍內,如英國的Snippa、Wowcher.co.uk、德國的CityDeal.de、巴西的佩希爾巴諾等也都做得有聲有色。
面對世界各地一夜間涌現出來的模仿者,Groupon創始人兼CEO安德魯•梅森最開始感到“莫名其妙”。魯森稱,有的抄襲者不僅偷竊其理念、頁面設計、每一次改版,甚至連Groupon犯的愚蠢錯誤也一并端走。
為何這樣的一個互聯網項目會在短期有如此多的人涌入?與互聯網先燒錢,后積攢用戶模式不同的是,Groupon是一個從一開始就能盈利的公司,通過銷售折扣商品和服務,Groupon只用了7個月的時間就實現了盈虧平衡,利潤率更是高達30%,預計今年的營收將達到3.5億美元。這樣的數字,足以讓互聯網創業人士瘋狂。
不過,投資業人士卻相當冷靜。知名互聯網人士、站長之網蔡文勝就不太看好團購網站在中國的發展,“在中國做互聯網,大部分先行者都會成試驗品,目前更多是嘗試,后來者需要不斷總結,結合中國情況,才能勝出。在中國傳統商業的團購一直就沒大的成功,同樣在互聯網也是很難的。”
給團購網潑冷水的還有李開復,他并不看好中國團購網的跟風動作,“門檻低、眾多模仿者帶來的價格戰和利潤下降,總營業額也有限;商家為了獲取客戶愿意打折,但是這些‘撿便宜’的客戶值多少?”
現在,Groupon創始人魯森已不太介意這些瘋狂的抄襲者,在他看來,偉大的價格只是戰爭的一半,還有另一半是產品和服務。那么,中國的抄襲者們,另一半準備好了嗎?
相關鏈接:
中國互聯網模式:抄襲還是創新?
其實不僅是團購網,縱觀國內眾多流行的互聯網模式都是抄襲。幾乎是美國什么火了,中國的創業者就拿來抄。博客火的時候,中國差不多每個網站都開通了博客頻道,社交網Facebook火了,國內開心網、校內、人人網涌現出來,Twitter火了,飯否、嘰歪、新浪等等微博一擁而上。
此次團購網也不例外,尤其是4月份團購網源代碼被公布在網上以后,創業者幾千元就可以拿到Groupon等開源代碼后,抄襲者更是前仆后繼。盡管互聯網創業跟風已經不是新鮮話題,但此次瘋狂的團購網跟進者還是引來了中國互聯網模式抄襲還是創新的爭論。
對此,互聯網資深人士、奇虎董事長周鴻祎表示,“我們國內所謂著名的創業者,就是善于抄襲美國的項目,美國出一個他抄一個。現在又起來團購,我們應該更多結合中國實際自主創新,而不是天天跟到美國人屁股后面吃飯”
這回,中國眾多的Groupon模式抄襲者,他們能走多遠?
對話
王興:美團網創始人,“連環創業家”,先后創辦社交網校內、海內網以及微博客網站飯否。
馮德樟:團寶網創始人之一,短時間內覆蓋30座一線城市,被稱為最瘋狂的模仿者。
林寧:F團團長,F團及母公司熱度傳媒集團總裁。
郭海曉:團購導購網站捏團網創始人。
電腦報:國內團購網站的頁面、風格、模式和Groupon幾乎一樣,被稱為是“抄襲者”,你們承認自己是“抄襲”嗎?怎么面對這個不太好聽的稱謂?
王興:2006年,我做校內網時國內也有一堆SNS,也有人說我們抄襲。我并不在乎這些評論。創新是要看你如何定義。我們和美國人的基本需求是一樣的,只是他們先看到這個需求,我們來做引入,只要用戶喜歡,就是有價值的。創新和發明是兩碼事,汽車是中國發明的嗎?電話是中國發明的嗎?照這個理解只有極少數的東西是我們自己發明的。引入比旁觀者好,先進者比不進者好。
林寧:互聯網這個行業,純粹的抄襲美國,一定會失敗的,這個在中國已經有太多血的教訓了。其實中國很多模式都是從國外學來的,我們不愿意被說成是抄襲者,我們更愿意說自己是學習者。其實很多模式都是在相互學習,比如汽車發明出來了,我們就不需要在單獨做一個新的發動機,只要去做汽車就好了。把好的模式帶到中國,針對中國市場來做就很好。博客到中國有改良,Twitter到新浪微博也有改良,模仿之后要做出差異化才是關鍵。
郭海曉:模仿也有詬病,比如我們抓取的一些團購網站,網速很慢,買到的券也沒法消費,我們就會在第一時間將網站從我們的導航網站上下架。團購網的發展速度相當快,目前全國有120多家,有很多還沒上線但是已經有域名或者準備試運營。現階段,各種各樣的抄襲者的確對行業造成了一定的沖擊,并且,“抄襲者”現階段很難拿到風投。
馮德樟:別人怎么評價是別人的事情,我們自己如何看待才是最重要的。我們覺得團寶網在運作中只有兩點是借鑒Groupon的。一個是商業模式,另外一個頁面設計。但是其他的東西是不可能照搬的。如果你全部照搬就能成功的話那就太簡單了,大家說的抄襲只是表面的東西,企業內部運作的大量東西是你看不到,也是抄不來的。
電腦報:如何看待中國互聯網企業沒有創新精神?
馮德樟:互聯網就是從美國傳向全世界的,互聯網的發源地就在美國,所以團購網先在美國出現,也很符合這個規模。這就是一種先走一步的文化氛圍。就好比練習毛筆字,初期都是模仿,練好基本功以后,第二階段才是形成自己的風格,沒有自己風格就不會成為大家。
林寧:其實互聯網的創新非常難。硅谷把所有最好的模式和最強的人都放在一起,他們的互聯網環境非常成熟,所謂的創新就是你把這個東西帶給用戶,帶給他們沒有過的體驗。
電腦報:很多互聯網大佬現在并不看好團購模式在中國的發展,他們覺得先行者往往是為后人做嫁衣?
馮德樟:很多事情都是見仁見智。很多行業的發展初期都有這種問號提出來。比如數碼相機產業,我們剛做時大家覺得手機上加了攝像頭就不會數碼相機的市場了,可是現在看來,所有的手機都有攝像頭,但是相機行業依然很火。
林寧:其實我也不太看好大部分的團購網跟進者。這個市場最后可能就剩幾家存在,這是肯定的。另外,其實仔細觀察互聯網,生活服務業是很少在淘寶或者網上開店的。比如餐廳等,他們在網上都只有信息的搜索。我并不認為如果類似淘寶這樣的企業進入團購領域會有多強的先發優勢。他們的平臺優勢在于他們擁有淘寶的商戶,這是他們的生意。我們是做的生活服務業團購,把線下服務半徑小的商戶引入互聯網,不論是先是后,我們都站在同一起跑線上